本次集中学习了《设计之道,文化之美》、《传统手工艺与文化IP》、《知识产权保护&合同风险防范》、《传统工艺类非遗量化调研实践探析》、《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概观》。经过本次2024年工艺美术继续教育培训,我受益匪浅。
本次课程中《设计之道,文化之美》、《传统手工艺与文化IP》、《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概观》,这三门课从不同角度、不同方向切入,展现了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、审美、时代发展、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,同时剖析了传统手工艺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效转换的方式方法。从历史的角度看,不同时期、不同地域的设计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。无论是古代建筑装饰还是工艺美术,其造型、装饰和工艺都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理念和设计需求。反之,设计也在不断塑造和传播文化。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动了工业化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;当代的数字设计、交互设计等新兴领域,正在塑造着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。故而,我在培训的过程中意识到:制扇技艺的未来发展不仅要传承技艺,同时还需要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及现代营销方式。
在多文化融合的当今社会,新的消费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理解方式发生了变化,开始由内敛转向张扬,故而改变和创新去拥抱新的消费需求和苏扇市场成为了一种趋势。此外,我也学习到了在阐述设计的同时,与消费者产生共鸣,最终构造IP形象,从而进行苏扇非遗文化传播,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。但拥抱新的消费群体并不代表放弃传承、全面创新,非遗的活态传承和保护在于其连续性和完整性,所以我们在创新的同时,也要紧扣自身,积极传播文化和传承技艺,让制扇技艺折射出不同的时代文化和时代审美。
而《传统工艺类非遗量化调研实践探析》,则从调研实践的角度去探析、从数据的角度去解析非遗-传统技艺的困境与出路,并以徐州泥塑为例介绍了调研和实践过程。从中,我也明白了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数据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性,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非遗传承与保护深层的内因,才能更好的寻求解决方案。
这次的培训让我深刻反思了自身的创作方向和职业规划。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够将这些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苏扇的创作中,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诚如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两会中提到的:我们应该扎实推动苏扇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。以非遗赋能文旅融合,将非遗转化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具体形式,助力唤醒大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,为苏扇非遗产业化注入强大动力。